智汀国际

智汀国际 | 湿地旁的禅修馆

发表时间:2019-02-27 09:35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走廊看向水院


项目地点  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碧桂园凤凰生态城
建筑设计  丘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面积  600平方米
施工周期  2018年4月—2018年6月
撰文  于岛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容纳禅修馆的社区毗邻一片珍贵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而禅修馆的选址,则位于社区内部的一条商业街上,面向一片园区中的人造景观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改造后的商业街外景


商业街连续的单层商铺体量,为后侧的二层住户提供了开敞的屋顶露台,由于露台排水的要求,使得屋顶向中间找坡。在六间打通的商铺里,柱梁线性排列开来,屋顶向中轴倾斜,落水管贴柱而下。如此,便是禅修馆改造前的一副骨骼。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矛盾产生于立项之初的几个基本条件。

首先,在使用上带有强烈内向属性的观想空间,被安置在一条园区内的主要商业流线上。

其次,经与业主粗略地沟通商业策划后,需要将禅修馆在单一空间现状的基础上,改造成可同时容纳多种观想行为的场所,在保证不同行为私密性体验的同时,还要兼顾举办不同规模活动的适应性。

更抽象的命题是,如何把禅修馆从仅仅作为室内装饰的项目思路中解放出来,通过不倚仗视觉感官的方式,在社区内部一处不大的室内空间和外部广袤的自然湿地之间,嫁接起一道感知的桥梁。

这几对立项之初的内在矛盾,需要通过空间的手段调和,这也是禅修馆设计的起点。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932.gif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平面


在平面的组织上,我们将容纳不同观想行为的房间,作为分割空间的基本单元。弥散分布的体量,将空间划分成不感知原结构的,连续但迂回的“外部”公共空间(走廊,水院),以及暴露原结构的,独立而静态的“内部”观想空间(课室)。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改造后平面图


每个房间根据各自不同的尺度和性格,分别对应玄关,等候室和更衣间,主课室和小课室,以及洗手间等基本使用功能。抵达课室前迂回的线性路途,是经由身体至心理的前奏铺垫。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932.gif


开门时的Logo


穿过隧道般的入口,体验线性展开。青石板铺设的步道串联起终点被侧光提亮的玄关,围绕一组柱梁布置的等候室,以及向两侧分别进入的男女更衣间,再经由几次身体的转向,来到豁然明亮的水院。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隧道般的入口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围绕柱梁布置的等候室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932.gif


进入水院前的走廊


由明亮嘈杂的商业街进入室内起,直至到达水院再次感知到柔和的自然光源,眼睛已经过光线由明至暗再提亮的梯度调试,配合水院两侧界面的语言调动,身体在感官上进入了一处被内化的“室外”空间。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932.gif


进水院前转折


主课室外墙打开的门扇,低垂的吊灯和致密的格栅,通过构件的重复,拉长了行走体验中的时间感。门扇背侧暖红色的木饰面,提示着某种外翻开来的内部“温度”。行进中,自然光源经由磨砂玻璃和百叶被柔和地过滤,向光望去,外界嘈杂的信息被屏蔽,只见竹影婆娑在光明处。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932.gif


水院回望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围绕“内外”展开的基本空间形制,得以通过平面的组织建立,而剖面的动作,意在配合平面的意图,进一步刻画“内外”空间性格的差异。同时,试图将更大范围的场地信息内化进来。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主课室剖面草图


围合课室空间的墙壁,是由轻质木构建造的双层腔体。腔体内侧倾斜,外侧直立,内外界面通过水平檐口构件,收束在飘离地面的高度。腔体内侧水平向的木百叶层层悬挂下来,在建造上消化了内墙的倾斜,配合房间中立柱“支撑”和横梁“出挑”的姿态,整个课室仿若屋顶阁楼,被粗壮的柱梁“撑起”,一层层“挂下”,飘离于地面。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932.gif


高台,吊灯,背屏,“人像”


一片贯穿“内外”的水景,将水院的光线经由水平缝隙反射进来。课室中,四根混凝土立柱从水中升起,轻质的木构容器浮于水面,整个禅修馆,是一处关于湿地上考古遗址的类比,营造出一片观想中的“湿地”景观。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当主课室通过结构与围护关系的调动,唤起对“大殿”的想象和类比,就不得不面临一个原型的问题:传统的大殿,通过墙体与架构体系的语言,经过适配、变形,限定出佛像与人的空间等级。而对禅修馆,在一个没有字面意义的佛像的课室里,如何进一步解构原型?

在主课室空间领域的限定上,经过多次调试,最终决定让四根柱子落在课室中偏心的位置,切分出通向高台的步道,和高台之上的观想空间。柱列与高台作为定义空间的要素,使得打坐中的“人像”与行进中的人,在空间上产生了等级。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932.gif



柱列后行进的人


在进入主课室后,行进在步道上的人,视线穿过柱跨,瞥见高台上的观想者如剪影般安坐于一面被光线渲染渐亮的“背屏”前,高耸层叠的墙面只在身体的高度被打亮,和一盏盏从暗处悬挂下来的吊灯序列一起,在凝视中烘托出一种仪式感。行进间,看到背屏前与柱跨轴向对位的吊灯剪影,观想中的身体被刻画出了一种正面性。观想中的人,仿若“人像”。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932.gif


“人像”看向光明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经由课室中语言的调动,原本中性存在的柱梁客体,在视觉上被整合为整体语言系统中不可分割的“必要性”构件。

在围护结构的包裹下,原本中性的柱梁结构在容器中获得了物体般的存在。而每个容器与柱梁位置关系的不同,也赋予房间不同的性格,适配相应发生的观想行为:在可以容纳多人的主课室里,四组柱梁序列赋予空间“大殿”般的性格;而小课室里的单组柱梁,成为观想者独处时身体的陪伴。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932.gif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932.gif


通过分割的手法,带来结构本体的空间性阅读,将原本物理性的结构整合进意义的讨论,是筱原一男留给后代的遗产。

在日本研习期间,我得以跟随老师奥山信一对筱原一男的作品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白之家围绕那根杉木柱,通过平面上一堵让圆柱在感知上偏心的隔墙,和剖面上隐藏部分结构的吊顶,让空间在片段化的体验中被重新整合、认知,同时营造出带有文化性的空间经验。单纯的结构本体配合两次分割的手法,调动起全新的空间阅读和认知——白之家的原型,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白之家平面图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白之家剖面图


禅修馆的给定条件,注定不能像白之家那样在新建建筑的语境下,自由主动地调动结构与围护来提炼空间的意义,但这也恰恰是站在那排线性排布开来的柱梁前,强烈地意识到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来完成对已有结构要素解构再整合的理由。

在一定的给定条件下,恰如其分地调动视觉,通过物理的手法提示出对更大层级的关照并叠加意义,是建筑师永恒的话题。而所谓空间的意义,根植于对那些必要性构件的形式控制里。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短短两个月的工期里,禅修馆的建造有很多遗憾。业主内部的调整,使得我们需要在总体时间已经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完成追加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的变动和工期的不变要求,导致部分施工图纸不得不在现场边做边画。驻场近一个半月,早上工地需要的图纸,往往需要在日出前赶出来。

而最为震惊的是有一天,当我和项目负责人叶力舟在清晨来到工地时眼前的景象:一夜之间,原方案的木结构体系,在没有经过业主和我们允许的情况下,被私自置换为钢结构。经多方商议后,最终落成的禅修馆,在木构皮肤的背后是钢构的骨骼。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构造语言的调整必须在工地上完成。我们坚持不可以在构造语言不变的情况下,简单地完成结构体系的置换。原方案的木结构系统,由角钢体系从倾斜的屋顶下挂,在找平后转换为木结构,最后通过柱础钢件落地。课室角部连续的角钢构件,也消除了因出挑而作用于木材截面上过大的弯矩。

通过主课室外墙打开的门扇,整合双层腔体的构造语言得以被视看,变成水院里一道隐喻的“风景”。

在转换为钢结构后,我们试图通过局部饰面语言的控制,让两套体系在建造的自我表达上调和,既不完全抹去钢结构建造的信息,也避免两套体系冷冰冰相撞的对立。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水院看向门扇中的双层腔体


暴露出的金属龙骨,经由部分木材覆层的修饰,仅在向光处露出T型金属截面。在暖红色门扇背板的烘托下,T型金属在腔体中的暗部里成为水院均质光线中一抹提亮的高光。略带陌生感的T型轮廓,在门框的裁剪下异化为一种结构的表征。


木材与黄铜

配合弥散分布的体量,房间外墙的界面由统一的木饰面覆盖,定义出交叠连续的空间。在木板分缝处嵌入的黄铜压条,与木饰面色温近似,但通过材料对光线敏感程度的异质,划分出体量均质表面上对比例的阅读。

外墙竖向比例的划分,让界面趋向更“坚硬”“完整”的感知,通过与课室内部横向垂挂的构造带来的“柔软”“亲密”形成反差,提示出空间的“外部性”。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主课室原方案立面图


暗空间中铜条表面的高光,在吊顶与墙壁脱开的黑色缝隙里继续延伸上去,配合飘离地面的水平檐口,仿若一座座体量被“吊挂”起来,通过重力感的唤起,强化着对体量漂浮的阅读。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檐口


在不同体量围合出的线性迂回的空间中,水平延展的檐口构件,进一步强化空间的向性,引导流线,同时在被体量切分出的多个“外部”空间里,提示着连续穿行的地平面。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从主课室推门走出向水院看去,檐口和地面、檐口和檐口、檐口和吊顶以及吊顶和墙面的脱开,在空间的界面上产生了一道道阴影,给静态的空间带来一种结构性的透气感。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构件间的阴影


水院里的格栅,通过上下檐口与天花和地面的脱开,从界面中勾勒出可以被视看的独立的立面,弱化了完整界面带来的室内感,让水院的体验更接近一个室外空间。利用上部檐口与吊顶脱开的距离,安置十六个连续的圆形风口,分别对应维系水院气候所需的4部空调室外机。在刷黑的缝隙里,金属微弱的高光反射形成的微表情,在阴翳中提示着空间的深度。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立面图 - 水院格栅及风口


百叶

课室内部层层挂下的水平向木百叶,通过“非结构”的表达,调动着柱梁语言“支撑”的姿态。百叶尺度的收分,由截面高度200—425毫米的四个梯度完成,上疏下密的分布,在视觉上唤起下挂的重力感,微妙地刻画着一座被柱梁撑起的漂浮着的容器。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节点 - 主课室木百叶


在主课室里,百叶间的缝隙成为了空间中的自然光源,而百叶本身也是渲染人工光源的物质媒介。同一层界面上,人工光的暖光源在木材温暖的色温上叠加,与缝隙中间隔透入的自然光冷光源相互反衬,使得内向的空间拥有了呼吸感。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百叶作为光的媒介


在刻画光线性格的同时,百叶的界面也整合了设备。在吊顶上盘旋而下的空调和新风设备的管道,经过双层腔体后,最终由风口将空气通过百叶的缝隙送至课室里。

窗套

禅修馆形象在商业街上的呈现,是一个内化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交界面,如何处理内外两个世界的关联,是立面改造设计的切入点。

信息需要选择性地提炼才有机会整合,腔体的过滤策略在立面改造上被再次使用。我们拿掉老的门窗,在原结构的柱跨间,置入一套用不锈钢建造的金属窗套。窗套整合了容纳空调室外机的凹槽,以及面向商业街的种植池。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外景 - 窗套

黑色带来的消隐和界面景观化的处理,让建筑人工的一面退后,提示行人在对面的邻水平台上做片刻停留。而背景处的禅修馆,与原有建筑主体的框架脱离开来,在一片舒朗的竹影里若隐若现。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禅修,即内观。观想中的身体,需要借助空间的沉浸,让精神趋向静谧。

在从外部商业街到内部观想空间的连续剖面上,由外至内的空间层级经过多个梯度的递进,借助界面语言的控制,产生了反转“内外”空间经验的水院,在过滤掉外部嘈杂信息的同时,重塑了一个内化世界中的“外部”空间,得以有机会重新组织一个独立成立的内部世界。

在连续剖面上的每一个空间里,其相应的“外部”信息都会被空间界面提炼、转换,以有意义的方式内化进更加趋向内核的世界。从外立面整合景观池的窗套、水院的磨砂玻璃和百叶,到主课室的双层腔体、连续的柱列以及背屏前的吊灯,信息经由这些界面的提炼,一层层被内化进来,最终抵达位于观想者经由层层身体经验带动至精神的冥思里。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胶片里的时间 ▿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微信图片_20190227093542.jpg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河北省沧州南大港,碧桂园凤凰生态城
业主:碧桂园凤凰生态城
建筑设计:丘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于岛、程博、李博
项目负责人:叶力舟
驻场建筑师:于岛、叶力舟
项目成员:叶力舟、李然、李张君
施工图绘制:叶力舟、于岛
照明顾问:庞磊
服装设计:孙涵
摄影及视频:朱思宇、程博、孙中维、李博、叶力舟、于岛、王丹暘
结构:钢结构
材料:木饰面、黄铜、不锈钢、硅藻泥、砂砾
设计周期:2017年12月—2018年3月
施工周期:2018年4月—2018年6月

文章源于【有方设计】

内容仅作为交流学习

14+
品牌设计积淀
600+
优秀案例
50+
智汀伙伴
10+
各项奖项
核心业务版块
商业街空间艺术展示,售楼处品牌、工法展厅,标识导视系
统,钢结构临时售楼处
经典案例
文章附图

近日,中海上东区首开售罄,澎湃园区一房难求,红冠全城上东区纯粹四房金牌户型,引领国际奥体人居新范本,革新住宅的尺度...

文章附图

“绿地集团自入驻咸宁以来即引发了咸宁购房热潮上千套房源即开即罄创造了咸宁楼市传奇咸宁“现象级”楼盘就此诞生”01传...

文章附图

你可还记得曾经的奉化是什么模样吗?市区不大,人也不多但互相之间都不陌生天很蓝,高楼很少举目四望,一览无余各色美食分...

文章附图

作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品牌标准化展示服务体系的缔造者,智汀国际在空间展示这一重要领域,通过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内容、标...

文章附图

智汀国际在定制化方案中,遵循新城控股每进驻一个新城市,除了坚持吾悦固有的DNA之外,都会以“在地思维”洞察当地人的...

文章附图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公司业务聚焦全国...

智汀国际 | 湿地旁的禅修馆
团队介绍
400-809-8595
sunpengfei@zhitingad.com
上海市普陀区中江路388弄国盛中心2号楼29楼
社区商业标识
品牌工法
商业街设计
设计师介绍
项目洽谈